为什么说飞防要回归植保本质?
1.效率是植保无人机发展初期重要的流量入口
植保无人机的兴起是因为其高效率。
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市场和用户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效率上。因为效率决定了工具的革新与更替,决定了商业赚钱的本质。
初始阶段,比防治效果,无人机是比较难比过传统喷雾器和地面药械的,效率是其大的优势。
所以,一天打多少亩地,一小时打多少亩地,人机效率大战等,成了植保无人机非常好的市场传播入口。人们关注的比较多的是植保无人机的效率高出了人工多少倍,然后防治效果上的反应是还行。
又譬如,农户对植保无人机的初印象是:这么小的玩意,能不能打药?
也就是说植保无人机能打药已经满足了农户的心理诉求,如果效果再比人工好,那他会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这个阶段农户对无人机防治效果的期望值还是相对较低的。
2.农户诉求进入第二阶段:对效果的重新审视。
那么当农户接受植保无人机打药以后,更高的要求便出来了,那便是真正的关注防治效果。如果防治效果不行,那么会从已经接受变为再次否定。
2017年植保飞防真正较大范围地被市场和农户所接受,农户已经改变思维知道无人机施可以打药的。
况且无人机的效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效率的流量入口在变窄。
但是市场乱象丛生,价格战和植保技术文盲导致了一批不负责任的飞防结果,让农户对飞防产生了“二次怀疑”,第二次怀疑的后果是可怕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第二次怀疑之后的“”信任重塑”是非常难的,需要付出的是多倍的努力。
3.飞防效果在规模化作业中(注意不是在试验测试中)究竟有没有被真正的验证?
有朋友说,飞防这两年是在打效率与效果的擦边球,也就是去过分强调效率稍微淡化效果。
另外这两年,作物上的病虫害是相对较轻的,所以防效就还能凑合过去。另外仔细审视一下这两年的规模作业,不是病虫害爆发后期,就是提前预防的,或者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下,农民不需要出多少钱,农户对效果的在意程度也是比较轻的,跟一喷三防时的心理一样,反正是免费发的药,质量不太好也要。)这三种情况都难以验证飞防的真实效果。(一家之言,不喜忽喷)
4.新一轮的竞争,效果是比效率更为重要的要素!
那么2018年、2019年……情况便不同了。
按照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周期性,或许接下来两年病虫害会偏重发生,那么检验植保飞防真正效果的时候就到了。
此外,我认为,从2018年开始农户对飞防的心理诉求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对植保飞防效果的重新审视。
况且无人机的效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效率的流量入口在变窄,而效果的流量入口在变宽变大。这会让无人机商和服务组织进入新一轮的竞争状态,那就是施药技术和飞防的效果质量,包括安全。我想多旋翼和单旋翼植保机必然还要来一次一较高下的时候,结果未可知。
因为市场一线心理诉求的变化,让飞防的效果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谈到了回归植保的本质,飞防就是要围绕植保效果来展开的。
5.效果为王,效率与效果有机结合!
从无人机行业切入飞防进来的群体,认为无人机不单单是一个打药工具。
因为无人机是高科技,是高效率的代名词,是具有其他很多附属功能的科技设备,是区别于传统施药设备的,所以,植保无人机成为了植保之外的一个独立的行业存在,而我发现喷雾器和地面自走式药械没有成为植保之外的独立行业存在,这是因为无人机本身的属性。
他们会有这样的意识:没有效率还谈什么飞防!
而从植保行业切入飞防的群体,会把无人机简单定义为打药的工具。
它的属性和喷雾器、地面药械一样,就是个打药的工具嘛,没什么特别的。那么既然是打药的工具,那就必须位看看效果行不行。
他们会有这样的意识:没有效果还谈什么飞防!
但其实这并不冲突,意识之后有第二意识,那就是效率+效果;或者效果+效率,不过是谁先谁后的问题,其实就是有机统一的,缺了哪一个条件都是不行的。
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重新审视一下,究竟该把什么放在位。
我认为是效果!农业植保的本质就决定了效果才是位的。
必须在效果的基础上来谈效率,而不是在效率的基础上谈效果。
可以为了效果来降低效率,但万万不能为了效率而降低效果。
这就是农业植保的本质,这就是飞防需要回归的本质。
2018年,效果、安全尤为重要,植保飞防人,你准备好了吗?wyb